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ZDNet至顶网软件频道消息 4月12日,主题为“协作创新,助力智慧的成长”的“2012 教育部—IBM高校合作项目年会”,在深圳大学隆重召开。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巡视员刘宝利,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杨新育,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处长李茂国,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等政府领导,IBM 院士、IBM 技术创新全球副总裁Bernard S Meyerson 博士,IBM副总裁、IBM大中华区政府与公众事业部总经理范宇,IBM全球大学合作部项目总监欧阳齐庆,IBM 大中华区大学合作部总经理王浩博士等IBM高层领导,以及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教授、副校长邢锋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彭新一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林萍华教授,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家瑞教授,山东大学副校长樊丽明教授,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林金朝教授以及杜克昆山大学项目执行总监史明正博士等高校领导,均出席了本次会议。
一年一度的高校合作项目会议由教育部与IBM公司共同发起,由各合作伙伴高校轮值主办。经过17届的传承与发展,年会已经成为了IBM与教育界人士、学界精英共襄盛举,共话创新科技,共谋发展蓝图,共商教育合作的良好平台。今年的年会由深圳大学轮值举办,承载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仅分享了走上第二个百年征途的IBM对于未来的洞察与思考,还邀请到众多合作伙伴高校就“如何运用创新科技来助力智慧的成长”、“如何开展面向人才培养、联合科研以及国际化合作的创新协作模式”这些话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IBM 院士、IBM 技术创新全球副总裁Bernard S Meyerson 博士表示:“当前的全球信息科技已经进入新的纪元,将带来重大的机遇。以大数据为基础,进行业务分析、预估与洞察的能力,将帮助政府、企业积极面对复杂外界环境所带来的挑战,包括云计算、业务分析洞察、智慧商务等新技术在内的广泛应用,会成为未来‘智慧的成长’的关键动力,而‘培养和重塑新人才’,是成就‘智慧的成长’的要素之一。”
创新合作模式,培养新时代信息技术人才
一直以来,IBM在与中国高校的合作过程中,都坚持一种积极协作的模式,由IBM大学合作部牵头,协同其他各部门积极投身到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事业当中。其中,IBM中国研究院、IBM中国开发中心、IBM中国系统与科技研发中心参与高校的联合研发、人才培养;而IBM系统与科技事业部、IBM软件集团、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则将业界领先的商业洞察力和技术趋势带到校园。
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以及各合作高校的积极参与下,IBM高校合作项目加强在推进素质教育和紧缺型行业人才的培养。2011年,IBM经与教育部高教司协商,启动了“教育部-IBM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基于该项目,IBM可以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广泛、深入地分享给全国高校的师生。迄今为止,经学校申报、专家评审,已有27门课程被评为“教育部-IBM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2011年建设课程。 此外,由于大型主机在金融、通讯、能源、交通等支柱产业,承担着最为广泛和重要的信息数据处理任务,而现有计算机学科缺乏相关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所以IBM特别提出了在中国高校中开展大型主机技术学科建设,以及“IBM大型主机高校合作项目”,助力中国高校培养大型主机相关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在17年的合作历史中,已有1425名优秀学生通过合作项目开始了主机相关的职业生涯,分布在中国五大商业银行,以及花旗、汇丰、平安、友邦等各大主机用户企业,成为这些组织机构最宝贵的人才资源。
IBM 大中华区大学合作部总经理王浩博士表示:“把握‘智慧的成长’新机遇,需要大力加强人才培养,从高校合作入手,培养掌握新一代专业技术的研究、工程和管理人才至关重要。2012年,IBM将重点围绕协作创新、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三个方面,在业务分析与优化、云计算、大型主机及系统技术三个重点领域,不遗余力地与中国高校展开合作:在协作创新方面,IBM将会继续积极探索与高校开展联合研究,携手助力行业创新;在人才培养方面,IBM将更加注重专业方向共建,开展师资培训及研讨会,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加强案例建设,创建案例共享平台,增加教材出版资助,并努力创建学生创新实验室;而在国际合作方面,IBM将积极引入其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校合作平台与资源,促进国内与国外高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联合科研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从各个方面积极投入,共同培养新时代各行各业所紧缺的创新型卓越人才。”
如今,为了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实践型人才,IBM正在采用一些更为创新的合作模式,并打造了很多成功的实践案例:
加深科研合作,助力行业创新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正深刻影响着经济与社会的变革,面对如此的机遇,IBM将与国内高校展开更为积极的创新协作,利用IBM全球的研发资源、行业实践经验和商业化运作能力,与高校通过跨学科、跨领域、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科研合作,共同促进IT行业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为行业的创新发展创造更大价值。”IBM副总裁、IBM大中华区政府与公众事业部总经理范宇先生表示。
IBM共享大学研究项目(SUR, Shared University Research)IBM通过与社会各界的科研合作,助力行业创新的成功案例之一。2011年,该项目在中国大陆共资助了20个项目,其中约有三分之一是信息技术与电力、石油、物流、交通、医疗以及食品安全等行业的协作创新,其中包括:IBM中国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合作的“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流程与碳排放管理”项目,主要研究在物联网环境下如何有效的对供应链的碳排放问题进行有效的建模和管理;以及“IBM携手中国中医药研究院、针对‘中医更年期综合症特色疗法’的研究”项目等。此外,IBM还与上海电力公司携手,通过构建创新的电力信息化管理系统,成功完成了电力升级和电网转型计划;在新能源开发方面,与清华大学合作,进行“智慧的电网”相关研究。
借助IBM全球大学合作平台,助力国际间高校交流与合作
作为全球领先的跨国企业,IBM一直在发挥着自己的行业特点和优势,助力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其中,教育部和IBM都非常关注引入国际化的合作,IBM也期望在推动中国高校国际化合作上贡献一份力量,例如:在主机教育合作项目方向,IBM构建了全新的国际化大型主机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搭建国际化的交流平台,引入全球先进的人才培养和科研经验,不断探索主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本次年会中,IBM也特别邀请到了杜克昆山大学的项目执行总监史明正博士就杜克大学在国际化合作方面的模式探索与实践经验,与国内高校代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十七年如一日,IBM珍视与中国教育结下的不解之缘
IBM致力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给中国,通过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支持教育和产业发展。十七年高校合作中,IBM累计向中国教育机构无偿提供价值超过人民币15.6亿元的软、硬件计算机设备,科研经费和奖学、奖教、奖研金,相应的人员支持,连续8年被教育部授予“杰出贡献奖”。
目前,IBM已与全国60多所教育部直属大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与中国高校合作成立了25个IBM技术中心、建立了100 多个合作实验室和合作技术中心;超过7500人次教师参加过IBM各种师资培训,超过150万人次学生参加过IBM技术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培训,其中40多万名学生取得IBM各类技术专业认证证书。未来,随着IBM在高校合作项目上持续不断地投入,这些数字还会被刷新,并在不断的协作创新之中,推动新时代的人才培养,为产业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