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鞍钢的信息化建设一开始便坚持'少投入'的原则,希望将企业的信息系统作为资产进行保护和重用,这种思想与 SOA 的理念相一致。因此,鞍钢信息部员工就在管理业务层面进行流程调研、优化和再造的工作,以及对系统架构进行技术分析评估,旨在建立一个企业级的信息集成平台。
企业信息应用平台要想在的生命周期里很好地运行和发展,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高可用性、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把握细节 保障系统高可用性
鞍钢信息部门的调研工作首先从国内的钢铁企业开始,向一些信息化实施较早的企业学习借鉴他们的系统平台建设经验。同时,在 IBM 公司的支持下,鞍钢对银行、民航等不同行业中的大型企业,包括政府机构中实施的大型应用信息系统,都做了系统地分析调研。此外,他们还去了美国,对美钢联、美国的银行用户做了实地调研。
在美调研之后,鞍钢购买了美钢联一个基于 PC Server 平台的产销管理软件——订单实现系统。由于应用规模、工艺布局等方面的问题,这个软件不能满足鞍钢的应用需求,无法在鞍钢的实际生产中使用。于是,鞍钢首先对这个软件的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做了全面认真的分析,将自身的流程与其做对比,从中获得借鉴和参考;然后,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自身生产运营的核心业务流程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在基于可执行性的前提下实施了业务流程再造;最后,确定鞍钢自己的核心业务流程。根据此流程需求,预测IT平台的应用需求。
在设计信息系统应用功能时,鞍钢根据岗位设置和每个具体岗位完成的业务职能,确定相关的系统功能和配置。首先,确定不同层面及岗位的管理、作业人员需要在特定终端上执行的作业;然后,据此确定特定终端上实现的信息系统前台功能和后台支持;最后,确定终端的设置及数量。按照调用、更新、插入、删除等软件中的标准操作,将核定的系统功能需求折算成系统的处理能力。将业务操作折算成系统处理能力是企业的信息系统具备高可用性必不可少的步骤。
IBM 的 CICS(Customer Information Control System)提供了一个能够充分利用操作环境随需应变敏捷性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将业务流程中的每个处理环节,做成可以在CICS环境中独立部署和调用的"服务 (Service)"。当业务流程发生变化时,如果只是流程顺序的变化,几乎不用对"服务 (Service)"做修改;如果是对个别处理环节的变化,只需修改对应"服务 (Service)"即可,这大大缩短了新应用的开发及上线时间,较好地支持了 SOA 的理念。"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的基础架构、开发工具等都要有一个关注细节的选择和比较。"鞍钢CIO林瑜说,"我们用半年的时间编制了鞍钢ERP系统选型技术报告,包括对硬件平台、数据库产品、中间件产品的优势和劣势的分析评价。"
基于这份技术平台的评估报告,鞍钢最终没有选择和国外成熟钢铁制造企业以及国内其他大型企业惯用的 Main Frame 系统架构,而是结合鞍钢自身的企业特征,制定出了一套使用 Unix Server Cluster 集群结构的系统架构,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通讯和联机事务处理中间件等,这一架构可以在 IBM 的 Unix Server Cluster 平台上实现。此架构具有很好的平台移植性,保证业务处理的完整性和原子性、动态配置,通过集群的方式提供良好的负载均衡能力以及系统的高可用性。在这样的尝试过程中,林瑜对IBM技术专家深入的参与支持记忆犹新,这样的合作方式也为鞍钢信息系统的高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逐步验证 实现系统高可靠性
虽然通过详细的评价和测算确定了技术架构,但是作为一个大型联合性的钢铁企业,要很好的实现它的应用,仍然要事先做很多的可行性测试。"IBM 的技术专家协助我们一同首先将用于测试的硬件环境搭起来,然后模拟了真实的软件应用环境进行测试,确保技术架构对于实际应用是可行的。"林瑜说,"所以不管是 IBM CICS 的应用,还是 IBM MQ 的应用,甚至包括基础环境,我们都是基于测试的基础之上,做出最后决策的。甚至连一些小规模的压力测试,我们也没有放过。"
所谓的关注细节正是这样的体现:漏过任何一部分的测试,你都不会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林瑜举例说:"我们有一个占较大系统资源的应用:产品质量设计,它的功能是针对客户要求的产品标准和特定需求,由系统自动的运行生成一套对该产品全制程的质量、工艺规范,标准要求的设计数据包。考虑到企业销售部门订单集中处理的时候,可能有几千个订单同时在系统中计算运行,所以最初的设计考虑到数据处理量,将产品质量设计功能设置为每天晚上 12点开始运行的批处理程序。"
"后来在系统上线之前做压力测试的时候,我们组织了 800多个订单同时运行,实际运行不到 2分钟就完成了。我们又用近 3000个订单测试,结果也不到 10分钟就完成了。最后,我们决定将这个质量设计的功能改成了实时在线运行,客户的订单一进去马上就给出一个产品质量设计确认结果。迅速完成了对产品的接单承诺,和客户的交互性提升了很多。这一服务质量的提升对产品营销的支持是非常有力的,在客户中也赢得了很好的口碑。这就是关注细节,提升系统可用性和可靠性的很好的回报。"
IT 平台要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尤其是企业的管理、业务在发展,相应的信息系统也需要持续的改进、优化和创新。除了高可用性、高可靠性之外,系统的可扩展性也至关重要。
可扩展性挖掘信息系统的更大潜力
鞍钢不仅在企业核心业务是依靠IT系统实现的,而且所有的企业生产运行操作作业也都是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实现的。所以,信息系统不仅应具备高可用性、高可靠性,还要做到不停机的运行要求。可是,信息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构成,服务器硬件和软件的升级是无法避免的。支撑生产运营的信息系统停机升级,也就意味着将会直接导致企业生产运行作业无法正常实现。林瑜在2005年系统上线时就提出,对高可用性、高可靠性做进一步的调研,要实现不停机的情况下完成系统维护和升级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和 IBM 很多技术专家深入研究了高可用性的故障灾难恢复技术,去德国专门对 HADR 的应用,以及在解决软件、硬件平台在线升级的问题上做了考察。并在 IBM 的系统研究中心做了半个月的技术测试,最终认定采用 HACMP 叠加 HADR 的系统结构。"林瑜说,"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平台的整体升级方案,包括对系统二期硬件的升级,增加 HADR 软件功能的升级等。"
鞍钢的信息系统在上线运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不管是硬件的动态故障,还是计划性的软件升级和硬件维护,整个产销系统都可以实现不停机的系统升级切换。后来,无论是操作系统 AIX、数据库 DB2 的版本升级,还是数据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的硬件扩展作业,都完全印证了鞍钢集团信息系统的高可用性、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带来的价值。
在国资委对央企信息应用的评价报告里,鞍钢系统架构的技术路线在 145家央企中排名第一。这是对鞍钢集团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摸索出的尝试创新的 SOA 系统架构、随需应变的 IT 应用、根据业务流程组装服务和可复用的技术模式的肯定。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